低利率时代银行转型的“山西解法”
作者: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赵清春
时间:2025-07-16     来源:中国邮政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进入低利率时代,商业银行面临诸多经营挑战。而在倚重能源经济的山西省,当地银行业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严峻形势。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掌握发展主动权,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立足“煤炭大省转型、资源经济破局”的区域特性,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构建“五大支柱”体系,积极探索适配资源型经济区域的银行转型路径。

  资源型经济下的山西银行业面临挑战

  在金融市场发展拐点,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深度重构。

  今年一季度,全国银行业平均净息差1.43%,不良贷款率1.51%。受煤炭价格波动与能源转型政策双重影响,山西省银行业面临的困难尤剧,大型煤企贷款需求呈现“总量趋稳、利率下探”特征。更突出的问题在于存款端——太原、大同、临汾等资源型城市居民储蓄“逆向定期化”趋势显著,活期存款成本刚性推高付息率。

  在山西信贷市场,供需呈现“双失衡”局面。一方面,传统煤焦冶电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居民消费动力不足,而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尚未形成规模;另一方面,国有大行纷纷投身普惠金融领域,邮储银行个人贷款市场份额被挤压,“以价换量”策略成效受限。资产质量方面,煤炭价格下行周期中,银行业不良生成速度加快,进一步侵蚀利润。

  山西的经济特点使银行业资产高度集中于传统行业。数据显示,山西省银行业煤炭及相关产业贷款占比长期处于高位(约25%),而绿色信贷占比始终处于低位。在“低利率、低息差、低盈利、高风险”的金融环境下,这种结构导致资本消耗与价值创造呈反向变动。

  “五大支柱”构建转型坐标系

  面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低利率环境”的双重挑战,山西省分行紧扣“转型综改及能源革命”发展机遇,积极调整思路、改变打法,构建起覆盖资产、负债、中收、风控、机制的“五大支柱”转型体系。

  一是转型拓新,重塑能源经济下的资产布局。山西省分行结合省情,将传统“矿、路、房”与新兴“绿、网、旅”结合,形成覆盖经济转型全链条的“十大核心赛道”,针对性实施大型项目投放策略,按照“落地一批、储备一批”的节奏,实现项目储备与投放有效衔接。同时,将园群链开发、科技金融、县域对公、制造业和民生等“五大重点领域”作为营销重点,围绕省内93个工业园区、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18个省级专业镇,按照“一园一方案”“一群一策略”“一链一模式”,做实普惠金融。深耕“地方产业”,发力全省587个合作平台和重点产业,特别是针对山西清徐醋产业集群、祁县玻璃器皿等产业实行靶向营销开发。

  二是场景引流,破解资源型城市的存款困局。针对山西企业资金运作特点,山西省分行始终坚持为公司客户提供综合产品服务,通过司库、现金管理、易企营等数智化结算类产品和贷款、投行、票据、信用证等资产类产品,叠加公司理财、公司保险等财富类产品,在企业多种融资、资金保值增值、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实现多渠道的公司客户存款引流,推动账户体系进一步完善,带动公司存款连续五年高速增长。

  具体做法上,山西省分行以全年为时间轴,以网点产能、场景建设、优质代发、客户价值跃升、财富转型、合规发展“六大赛事”,推动网点服务效能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增强以及合规发展和资金安全保障,打造老百姓信赖的银行。加快“金融+非金融”生态场景建设,通过邮储银行App接入水电费缴纳、商超优惠等10余项生活场景,在省内城市打造“工资代发—生活消费—财富管理”的闭环,以价值创造赢得百姓信赖。

  三是生态协同,开辟非煤经济的中收蓝海。山西省分行围绕“基石客户增规模、非煤企业增收益”两条主线,做深做大债券业务附加值。将公司保险、公司理财作为提高中收贡献的主要抓手,抢抓上市公司闲置资金、中小微企业流动性管理资金,助力企业资金增值。依托山西文旅资源,聚焦线下刚性消费场景,结合“以旧换新、晋享U惠”“政府消费券”等政策导向开展专项促活,依托平台流量扩大交易规模,促进消费提升。结合客户养老金融、资金传承等“金融+非金融”需求,通过代理保险、保险金信托等构建多维金融生态,以高客带动业务发展。

  四是前置管控,构建能源周期下的风控防线。“预判式”的风险能力对山西省分行尤为重要。分行主动对接政府部门,敏锐捕捉政策变化动向,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加强方法论总结,提高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推动从“看历史”向“看未来”转变。匹配资源,全力打通不良处置的堵点,解决处置过程的痛点,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度。通过不良清收促使减值回冲、增加利息收入,通过ABS增加投资收益、降低资金成本。

  五是机制重构,激发业务转型内生动力。山西省分行推动人力资源向“三农”、普惠等业务比重大、资本消耗小的机构倾斜,向创效高的基层营销岗位流动,配套业务优先的岗级晋升、选拔任用管理机制,将一级支行打造为真正的利润中心。围绕当前形势下金融服务新要求,优化干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外聘+内训”“线上+线下”“晨夕会模拟+外拓实战”,打通集前端市场营销、中端产品配置、后端风险把控于一体的培训脉络,打造产能更高、竞争力更强的专业队伍。持续优化网点人员“积分+平衡计分卡+强联动”的考核模式,业绩优异者优先晋升职级、评优评先,真正让实干者得实惠。

  从规模驱动到质效优先的范式转换

  在行业新常态下,山西省分行的探索揭示三大转型要义:以“十大核心赛道”为代表的精准获客机制,破解“资产荒”下的客户拓展难题;以“场景化引存+生态化中收”为双翼的模式调整,突破单一利息依赖的盈利瓶颈;以“人力资源倾斜+薪酬绩效联动”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激活应对市场化竞争的内生动力。

  当利率红利消退,唯有通过专业化治理、精细化运营与生态化协同的深度融合,以及基于区域特色的“量价险”均衡发展模式,才能在价值创造的新赛道重塑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