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利落,步伐坚定,目光如炬,谈吐间既有分拣封发专业术语的精准,又透着基层历练沉淀的质朴。从分拣车间操作员到国际业务管理专家,她20余载扎根邮政一线,亲历了中国邮政从传统作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浪潮,用一双巧手梳理邮件脉络,用一颗匠心雕琢流程细节,用创新思维破解行业难题。面对“全国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奖”“广东省邮政企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她总是谦逊地说:“邮政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我不过是守护这条动脉的一颗螺丝钉。”
她就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省邮政国际业务分公司生产业务管理专家萧敏桥。作为分拣封发领域的“活字典”,她主导了20余个流程优化项目,推动东莞邮政国际业务处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邮政前列。从基层操作岗到管理岗,她以钉钉子精神攻克技术难关,用“绣花功夫”编织高效网络,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邮政人的非凡篇章。
扎根基层:从“分拣匠”到“系统通”的淬炼
1995年,18岁的萧敏桥来到东莞邮电局工作。邮电分营后,她进入东莞邮政,历任挂函班班长、包刷班班长、分拣封发班班长、业务部管理员等职务,并于2019年加入广东省邮政国际业务分公司下属的东莞国际邮政。在每一个岗位上,她都能迅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锲而不舍、任劳任怨的精神,攻克一个个难关。在分拣封发岗位上,面对堆积如山的邮件、错综复杂的邮路和手工登记的路单,她白天跟着老师傅学眼观六路、手快如飞的分拣绝活,晚上抱着《国内邮件处理规则》逐字研读。为记住全国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名称,她在宿舍墙上挂满邮路图,用红笔标注重点路向,3个月磨破两本笔记,硬是练就了“见码知路”的硬功夫。
这种“较真”精神贯穿萧敏桥的职业生涯。她认为每一件事情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情构建起来的,只要把每一件小事情、每一个小环节做好了,这件事情自然就能做得很好。在负责东莞邮政生产作业系统的业务维护和培训期间,萧敏桥不定期指导东莞邮区中心生产人员和镇区邮政封发员的系统操作,挖潜系统功能应用,对于自己不明白的系统问题就下苦功夫钻研。为了研究营业系统总路单制作方法,萧敏桥勤学好问,积极向不同部门的技术人员或业务管理人员咨询,并经常到镇区邮政封发现场做测试,最终实现了总路单自动化生成,大大提升了封发效率。2013年,萧敏桥又重新对基础数据进行调整设置,整合总路单打印,试推行镇内特快专趟邮路“无纸化”交接,通过取消打印明细路单,取消人工制作总路单,取消明细路单与网上信息核对,取消纸质路单逐张加盖接收日戳、名章和分类归档等作业环节,降低了纸张使用的成本。
2012年,电子化支局系统升级,萧敏桥主动请缨推进“封发三规范再造”。她带领团队走访了32个镇区邮政,梳理出136项操作差异,白天调研痛点,夜晚伏案编撰,历时半年完成镇区邮政分拣封发规范化制度汇编。这份被基层称为“封发宝典”的手册,首次实现了东莞邮政分拣封发操作标准化,使东莞邮件处理及时率得到大幅提升。“她骨子里有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问题不解决决不收兵。”老同事如此评价道。
精益革新:以“数智化”重构邮政效率
“分拣封发是邮政生产的‘心脏’,每快一秒,客户体验就好一分。”萧敏桥深谙此道。2013年,她敏锐捕捉到物联网技术机遇,率先在东莞邮政推行“出口邮件二码合一散件外走”改革。面对传统总包模式需重复扫描、容器周转率低的痛点,她顶着酷暑在转运场蹲点测试,设计出“一码关联路向、二码绑定格口”的智能分拣方案,使广州路向包裹处理时限缩短2小时,容器使用量下降30%。这项创新后来被纳入广东省邮政标准化操作流程。
萧敏桥的革新清单上从不缺少“硬骨头”,比如“智能分拣革命”,推行分拣辅助PDA自动识别分拣格口,根据东莞邮政的名址与邮编实际情况,启用广州邮区中心分拣辅助系统,并与该中心的网运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落实名址信息化处理前置,缩短邮件投递处理时限。再比如“流程再造革命”,通过将进口包裹分拣车间与转运车间合二为一,将卸车、封发、转口,全流程扫描动作从3次调整为1次;并且推行流水化作业模式,先封发后分拣,启用分拣扫描,邮件根据计划自动匹配格口,减少逐个总包系统封发次数,有效提升封发效率;用编号代替袋牌,对封发邮件总包进行编号,取代粘贴袋牌,不仅可提高路向识别准确率,还可减少袋牌使用成本;实行大件直转操作,节约分拣成本,大件包裹由转运环节直接根据路向进行转口操作,改变了以往需开拆、扫描、封发等系列作业方式,减少了35%的分拣封发量,有效减少重复劳动。
“萧工的电脑里有本‘问题账’,哪个环节多花1毛钱、多耗1分钟,她比财务还清楚。”年轻技术员感慨道。正是这种对成本的极致把控,让萧敏桥主导的“平函封发优化”项目通过优化封发关系,将量少袋汇集再出口,大幅压降东莞邮政结算费用约112万元。
体系筑基:织就质量管控的“天罗地网”
在萧敏桥看来,质量是邮政的生命线。自2019年起,在她的带领下,东莞国际邮政构建起“三层三维”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是“数据层”。萧敏桥和她的团队不断完善内部生产质量管控体系,通过指标监控、异常生产数据分析等方法,及时发现内部生产质量问题,制定管控措施,压降验单数量35%,减少内部重复劳动。通过严控各环节服务质量,营业部收寄环节及时率由2023年初的97.8%,提升到现在的99.9%;收寄封发、发运信息缺失由2023年初的133件/月,压降到当年9月—12月的0件,并在2024年持续保持0件。
其次是“制度层”。在萧敏桥的倡议和牵头下,东莞邮政国际业务团队建立质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按月组织生产调度中心、各班组长、质检员、转运外包公司参加会议,对上月检查情况进行说明分析、讲解,会后对措施、协议结果通过通信质量通报进行规范,较好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隐患,2024年累计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23项。
最后是“执行层”。萧敏桥和她的团队通过管控营业部回复工单,主动协助客户查询,避免客户升级投诉,动态发布邮联情况,降低客户投诉率。在萧敏桥的带领下,2024年,东莞国际邮政有责投诉率由之前的万分之0.42压降至0;丢损率指标控制在万分之0.02范围内。
这套体系成效显著,2024年东莞国际邮政各项服务质量指标全部达标。其中,国际E邮宝出口leg1环节标准时限达标率为99.2%,国际EMS出口leg1环节标准时限达标率为98.5%,互换局处理及时率(经济类)为98.8%,国际验单处理及时率、回复率达100%,以上指标均在全省邮政排名靠前。
薪火相传:培育新时代“邮政工匠”
“独行快,众行远。”萧敏桥深知团队的力量。她创新开展“传帮带”培训法:带课题进班组、带案例上讲堂、带徒弟到现场,每年开展业务“大练兵”,累计培养技术骨干近百名。参加工作29年,萧敏桥累计为单位青年员工开展了70余次业务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1300多人次,参加培训的封发人员持证上岗通过率达到96%,班组长通过率高达100%,对东莞各镇区邮政分拣封发班的班组长、业务骨干、分拣封发员进行了操作规范、系统处理、档案及查验单处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各镇区邮政业务处理能力。
深夜的东莞国际邮政,自动化分拣线依然轰鸣。站在监控大屏前的萧敏桥,目光扫过每条邮路的数据曲线,如同指挥家审视乐谱。从手写路单到智能分拣,从人工调度到数字孪生,她亲历了邮政企业的沧桑巨变,却始终坚守初心,她说:“邮件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牵挂,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每份期待准时抵达。”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萧敏桥正筹划新的变革:将AI预测模型嵌入分拣系统,实现邮件流量智能调配;探索跨境邮件区块链溯源,打造国际业务质量标杆……在这条没有终点的“邮路”上,这位巾帼匠人仍在加速奔跑,用智慧与汗水续写着新时代的邮政传奇!